您现在位置:世纪恒凯信息网 >> 首页
世纪信息网 | 值班QQ:1542576291
 
本站首页 > 首页 > 乡村振兴 > 新闻正文

关注三夏丨一个蓄滞洪区农业县的种粮观察

http://www.chinaxinxi.org.cn时间:2022-06-28  来源:新华社  冯维健  浏览量:

  盛夏时节,风吹麦香,遍地金黄。如今,全国冬小麦大面积机收基本结束,看着收回的麦子堆满粮仓,56岁的河北献县张村乡北张村村民郭三合开心地笑了。

  郭三合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他承包的2000多亩麦田已全部收割完成,收获了200多万斤小麦。然而,处在献县泛区中心地带的北张村,过去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粮食产量并不高。

  

关注三夏丨一个蓄滞洪区农业县的种粮观察(图1)


  大面积机收结束,村民调用机械设备晾晒小麦。(无人机照片 受访者供图)

  献县泛区位于滹沱河与滏阳河的夹角地带,2004年,献县泛区被列入国家重点蓄滞洪区。

  “在过去,因为连年水患,这里每年只能种一季麦,种好了一亩地能产200斤,种不好颗粒无收,村民完全靠天吃饭。”郭三合说,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伙对粮食有深厚的感情。

  在郭三合心里,一直有个“高产梦”,而圆梦的底气来自泛区的变化。

  据献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股长李宗伦介绍,改革开放后,滹沱河流域全力治理水患。在保障群众安全的同时,献县先后新建扬水站19座、穿堤涵洞3处,既能分洪蓄水,又能有效进行农田灌溉。

  随着生产条件改善,泛区农业发展走上一条“快车道”。2019年,这里的48个村全部脱贫,搞起规模化种植和土地流转。郭三合的承包田,从几十亩扩大到2000多亩。

  

关注三夏丨一个蓄滞洪区农业县的种粮观察(图2)


  郭三合在粮仓展示今年收获后留下的麦种。(受访者供图)

  丰收时节,看着眼前200多万斤小麦,郭三合想为国家供粮。他将精选的10万多斤优种分给乡亲们,其余数百万斤粮食全部运到国有粮食收储企业。

  “90后”返乡大学生赵正传与郭三合不谋而合。学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他去年回乡创业,在献县西刘庄村承包了630亩农田。

  “家里开了23年农资店,全家人对农业都有感情。”虽是种粮新手,但赵正传通过甄选小麦优种,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科学管理,今年麦收后两次测产都达到亩产1400斤。

  

关注三夏丨一个蓄滞洪区农业县的种粮观察(图3)


  赵正传在晾晒小麦。(受访者供图)

  承包农田的第一季收获,赵正传将粮食全部交给了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随即转向玉米优种的种植,准备再做一次示范。

  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明华表示,今年,沧州献县泛区共种植小麦4万多亩,全部实现优种种植,可为国家供粮1万多吨。


(责任编辑:焦鹏)


  世纪恒凯信息网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纪恒凯信息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世纪恒凯信息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