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世纪恒凯信息网 >> 首页
世纪信息网 | 值班QQ:1542576291
 
本站首页 > 首页 > 乡村振兴 > 新闻正文

韶山行

http://www.chinaxinxi.org.cn时间:2022-07-16  来源:中国信息网  作者:柳万吉  浏览量:

  离开海南第二天,也就是2022年6月14日下午3点多,我们来到了我儿时就期盼的,心目中红太阳升起的地方——韶山。下高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收费站,在几十米宽的门的上方那敦厚的灰色琉璃瓦上面,中间“韶山”两个大字耀眼夺目,其左右两侧分别是略小些的“伟人故里”和“红色韶山”八个字。这时,我默诵起伟人那“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铿锵诗句,真是情由景起,境由心生,一代伟人从这里走出,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多么神圣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啊!

  出了收费站,交通警察检查了我们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又引导我们做了核酸检测,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各地实行的“中国式防疫”的必经程序,感谢热心的韶山人民。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韶山冲,下榻于一个叫韶河彼岸的民宿。这个名字,很有些“文化”气息和想象空间,它坐落于韶河北岸,与毛主席故居隔河相望,直线距离只有200多米,可以想见伟人在主人心中的重要位置和作为主席家乡人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在告知客人,你要见的毛主席故居就在河的对面。

  

韶山行(图1)


  这是一座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店主人姓庞,今年68岁,与我算是同龄人,上有88岁身体仍很健壮的老母亲,下有当外语导游的漂亮的女儿,时下,由于疫情原因,外国游客很少,便协助父母经营这个吃、住、导一条龙服务为一体的“精品民宿”,最小的是外孙女,正在上学,是个四世同堂之家。

  晚饭吃得很开心,虽然不爱吃肉的我也入乡随俗,点上一盘毛氏红烧肉,用毛泽东的说法是“红烧肉补脑”,在主席家乡吃上一顿正宗毛氏红烧肉,让我这个略显愚钝的大脑灵光些,可是收获不小哦!我老伴儿看到小楼前菜地里长势良好的各种蔬菜,试探性地问庞先生:地里的黄瓜可以卖给我一根吗?庞先生爽快地回答:摘嘛,要什么钱。我老伴儿不客气地到地里摘了两根黄瓜和几只小绿辣椒,拿出随身携带的家乡大酱,把餐桌摆到吧台前,边吃边和主人一家聊天,我们询问感兴趣的问题,主人讲毛主席儿时的故事,讲韶山的变化。具他们讲,韶山冲以前很困难,很多人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现在好了,人们不仅吃的好、穿的好,而且家家都住上了小楼,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这得托毛主席的福,借改革开放之力啊。这顿韶山菜与东北人吃法相结合的晚餐吃的有滋有味,收获颇多,让人难以忘怀。

  入夜,我在一片青蛙和知了的合奏曲中入睡。清晨,我又在各种清脆的鸟鸣声中醒来。也许是我出生在山沟里的缘故吧,我对这里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环境十分适应也倍感亲切, 可谓蛙声蚕声,声声入耳,鹊叫鸟鸣,喜闻乐听。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中,我向韶河彼岸的毛主席故居走去。当时正是早晨6点多,故居还没有开门迎客,我拿出武警退役证件与保安商量,先看看外景,拍拍照。保安很给面子,允许我通过了看样子是临时设置的既是安全屏障又能起到防疫作用的“外围防线”,来到了此时仅有一名执勤武警和一名正在工作的保洁员的故居前。

  在故居前,我拿出手机调出指北针,找好角度,先测了一下方位,因为听当地老表讲,毛主席的家与其他老乡家不同,是坐南朝北,这一测果不其然,只不过略偏东一点。其左前方,是一个有几亩地大小的池塘,水深看上去有一两米,清澈见底,各种青青绿绿的水草随着水波轻轻摇曳,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游着,哈哈,真的是“鱼翔浅底”啊!其前方,就是照片中这个荷花塘,比前一个池塘略小些,这个时节荷花还没有开,但翠绿的荷叶却各展英姿:有的完全打开,铺展在水上,叶面上还有晶莹的水珠;有的没完全打开,亭亭玉立于水上,像是在向游人们招手;有的压根就没打开,卷缩成一个卷卷,像涉世未深的少女,羞羞答答地看着自然界的一切。走到池塘对面,会清楚地看到故居的倒影,真是太美了!我好奇地想,毛泽东小时候被父亲打骂跑出家门,向父亲抗议时要跳的池塘是哪一个呢?之后问了导游和几个老表,没人能回答我。

  

韶山行(图2)


  早饭后,我们正式参观毛主席故居,此时已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导游小张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韶山冲及主席故居的情况,并带领我们参观各个景点。主席家坐落于韶山冲的上屋场,东边是毛泽东的家,西边是邻居邹家,中间堂屋两家共用,这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担柴”式农家住房,浅黄色的泥砖墙,房顶一多半盖着小青瓦,一小半压着稻草,左右辅有厢房,进深两间,后有天井,屋外东侧柴门外(平时不开,进柴时用。“进柴”“进财”谐音)略上一点坡,有个打谷场和一个直径十几米的泉池。屋内有厨房,毛泽东父母和毛泽东兄弟三人的卧室各一间,牛棚、猪圈、粮仓各一个,还有一个小小的磨坊,可想而知,在当时,应该是农家吃住用应有尽有,一看就是个生活殷实的人家。

  走出主席故居,张导游把我们领到池塘对面,在两个池塘中间,面向故居对我们说:你们看,故居后面的青山,向后,向左,再向左,直到我们身后,像不像一条弯曲的巨龙,故居是它的头,两个池塘是它的眼睛。我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融汇到一起,像!太像了!真的,这里群山环抱,绿树翠竹,涓涓溪流,依山傍水......,不愧为龙兴之地!

  紧接着,我们又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毛泽东读私塾时的南岸、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泽东铜像广场。

  下午2点40分,我们驱车2公里,来到了韶峰脚下。张导游首先把我们带到一个大石头旁,对我们说:这是毛主席的“石干娘”。当她看到我们不解的探寻的眼光时,又接着说:毛泽东两岁起,就在距韶山冲10多里的湘乡唐家坨外婆家生活,那时石头上有个小庙,叫“石观音庙”,经常有人前来祷告。外婆把毛泽东抱到这里,拜石观音为干娘。毛泽东身前有过两个没养活的哥哥,他就排行第三,为了能让这个孩子存活下来,求石干娘保佑,便起名“石三伢子”。

  告别了石干娘,我们冒着炎炎烈日,踩过200多个晒得发烫的石阶,登上了韶峰顶。具介绍,韶峰高518.9米,是南岳山脉第71峰,比第72峰的长沙岳麓山高出200米,古人赞: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指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时湖南第一龙。

  韶峰之上有个千年古庙,叫韶峰寺,方方正正,四面有门,其上是一个圆柱形酷似碉堡的结构,最上面有个尖顶,像一个硕大的跳棋子直指天穹。登临韶峰,气象万千,大大小小,高低不同的山脉,顺着的,横着的,斜着的尽收眼底,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我们一起登上山来的三位当地女孩,与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们相互拍照,相互提问题。其中一个女孩指着山下向我们介绍:这里是韶山冲,山的那面是毛主席外婆家唐家坨,往远看,这面是湘潭,那面是湘乡,再那面是宁乡......,原来,这里还是三县交界处啊!介绍到这里,她话锋一转说:你们要是早晨来更好,你想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那满天朝霞映衬下的郁郁葱葱的群山,以及镶嵌在群山中的一座座水库、一条条河流、一个个白墙红瓦的村庄,是一幅多么奇特壮美的画卷啊!真是诗情画意犹在眼前,说得我们心里痒痒的。

  走下山来,张导游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毛氏祠堂和“文革”期间毛泽东曾住过的滴水洞别墅,一天紧张疲劳而又余兴未减的参观结束了。

  6月16日早6点多,我们起床,准备离开韶山,这时,热情的店主人庞先生又到菜园里摘了两根黄瓜,送到我老伴儿手里,说路上吃。瓜子不饱暖人心,带上这片心意吧,这是庞先生,更是韶山人民的深情厚谊啊!

  离开韶山,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是难舍难分?是感慨万千?一时说不清楚。但心里在想,就在小小的韶山冲,在这样一个小山沟里,走出来一个千古难遇的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一代伟人、世纪伟人毛泽东,你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郭凯)


  世纪恒凯信息网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纪恒凯信息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世纪恒凯信息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