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战略研讨会召开
中国信息网讯(记者 陈冰) 8月2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年度课题中期研讨会《郑州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战略研究》在郑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等专家与郑州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研讨。
“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国心”,黄河,以她奔腾不息的体魄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黄河在新时期为中原地区发展更是提供了新的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课题组有关专家认为,郑州是黄河流域的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基础条件最好,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综合优势明显,有能力也有责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走出一条富有郑州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道路。
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应当如何着手破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无疑是重要抓手。
“虽然叫核心示范区,但范围其实是整个郑州市。”课题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国家相关部门配套支持政策多,力度大。将核心示范区范围界定为全市范围,能够充分发挥重大国家战略优势,对郑州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郑州是黄河干流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既是落实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对于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凸显郑州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的引领作用也是一剂强心针。”
对于核心示范区的发展思路,课题组认为,郑州要规划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目标、示范重点和主要任务,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核心示范区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协调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以绿色产业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就郑州实际而言,“传统”产业仍占有较大比重,人口规模和就业压力大,技术和人才是短板,核心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并重,以此发展先进制造,带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以此为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汇聚国内外高端要素,进而全方位推动核心示范区建设。要布局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成熟的先进适应性技术与组织管理经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
课题组强调,在国家战略的落地中,必须注重示范区与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协同发展,构建郑州与郑州大都市地区协同的产业圈、交通圈、生态圈,推进郑州与大都市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产生协同效应。
“当前,郑州正处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做好核心示范区建设,将郑州打造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样板,不仅能够有效落实总书记嘱托,也能够为黄河流域乃至是全国的绿色发展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范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