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世纪恒凯信息网 >> 首页
世纪信息网 | 值班QQ:1542576291
 
本站首页 >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治 > 新闻正文

由“一盔一带”交通宣传走进敬老院说起

http://www.chinaxinxi.org.cn时间:2020-12-08  来源:   浏览量:

 近日,笔者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则消息,名称为《X县交警深入敬老院开展“一盔一带”交通宣传活动》的消息。报道说:“为提高中老年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10月6日,X县交警深入辖区某乡敬老院,开展“一盔一带”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民警为老人们发放宣传资料并讲解“一盔一带”交通安全知识。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和生活状况,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向老人讲解乘坐汽车不系安全带、乘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以及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提醒老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

由“一盔一带”交通宣传走进敬老院说起(图1)

 

看上去,这篇消息很人性化,也很温馨。但笔者思忖,还是有不吐不快,好似有刺鲠在喉的感觉,让人无比的难耐。众所周知,敬老院是个什么地方?大家都十分清楚。城里的养老院,是应对年老的退休人员,儿女们又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老人,而又担心老人的起居住行,所采取的一种代偿性孝敬模式,这样的养老方式,很时兴,也很实际。

而现时的农村敬老院(养老院)与城市养老是有天壤之别。大多的农村养老形式,都是以乡镇为单位,由当地政府出资兴建的取名为“XX乡(镇)敬(养)老院”,归属于民政部门管理。这些老人大多是无儿无女和丧妻或丧夫的老人们。一般都是些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耕地由村委会收回,送到当地政府主办的敬(养)老院,达到颐养天年,养老送终。

笔者认为,这种选错地域的宣传方法并不可取。一是敬老院里的这些老人,不需要戴头盔,不需要经常打乘车外出。相信,敬(养)老院也不会让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们随意外出,派遣这些老人外出采购敬老院的生活物品。二是不需要给老人们普及这些安全知识,因为这些老人本身体质就出现了严重障碍,如果身体硬朗朗的,勤劳一世的老人哪个愿意来敬老院里坐等日月?。三是在这里投入宣传收效甚微。因为这里的孤寡老人都很无助,无儿无女的,好多老人都是意识模糊,甚至神志都不太清醒,他们能记住“乘坐汽车不系安全带、乘电动车不戴安全头盔以及随意横穿马路等交通违法行为”这些危害性吗?即便记住这些,又会传播给谁呢?

况且,据笔者了解,好多乡镇敬(养)老院,根据老人们爱静的特点,都把敬老院建在的偏僻静谧的地方,以迎合老人们的喜静心里。这些老人们基本与外界不大联系,即便外出,也是由敬老院统一安排出行。所以,这样的策划很失败,也很虚伪,这样的宣传更毫无意义。

建议X县交警把“一盔一带”交通宣传活动,推向当地的集镇、利用村委会的大喇叭、深入到村组和乡村的田间地头,来点实实在在的大宣传、广宣传,实现全覆盖,真正达到让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由“一盔一带”交通宣传走进敬老院说起(图2)

 

作者简介:

王一川,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编辑、记者。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法制文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河南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等。曾为人民日报通讯员、河南日报专职通讯员。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党的生活、中华儿女、河南日报、鸭绿江、参花、百花园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及新闻作品2000多篇,累计800余万字,出版综合系列文集《风筝》二部。创作的诗歌《落叶》被收录《中国当代新诗人作品精选》一书。人物通讯《满腔热情写春秋》被中国文化档案馆收藏。散文《爸爸,用电磁炉要小心》荣获共青团河南省委举办的“我心中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二等奖。新闻《郑州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受欢迎患重大疾病最高报销35万元》获中国人寿集团2013年度优秀好新闻(消息类)一等奖。摄影作品《保险●大爱》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平安杯"摄影大赛一等奖。从事文学创作与新闻写作以来,共获国家、省、市各类证书、奖杯、奖章与奖牌共计172枚(个)。

(责任编辑:)


  世纪恒凯信息网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纪恒凯信息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世纪恒凯信息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