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全球佳酿|葡萄酒行业大咖共话中部精品葡萄酒的向上之路
中国信息网讯(记者 陈冰)4月26日,以“追求卓越品质,共享发展机遇”为主题的第27届郑州国际糖酒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会期三天。
作为2021郑州国际糖酒会的一大特色主题展,第一届中国(中部)国际精品葡萄酒展(Premium Wine)吸引了众多葡萄酒经销商和爱好者的关注。

4月27日上午,以“共享全球佳酿--中部精品葡萄酒的向上之路”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中部)国际精品葡萄酒展主论坛璀璨来袭。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赵世华、汉凯·菲斯奈特中国区品牌推广代表顾育平、Wines of Germany中国代表吴坦、河南省酒业协会进口酒分会秘书长让雁、新疆中菲酒庄运营总经理路志强等重要嘉宾出席了此次论坛。活动由河南省酒业协会流通委员会秘书长皇甫尚?主持。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刘员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员在致辞中强调,随着主流消费群体的不断壮大和消费升级的深化,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的品质、个性化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精品葡萄酒凭借在市场优势、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深度变革与调整的理性状态之下渐成主流,消费者和市场对精品葡萄酒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之下,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引擎,葡萄酒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广大葡萄酒经销商来说,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引领行业发展风向,制胜核心市场是发展的重点。现场,王祖明、赵世华、顾育平、吴坦4位葡萄酒界资深大咖展开了高质量深度对话。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祖明
近几年,酒类行业面临着深度调整,不同品类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发展机遇。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葡萄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与白酒结构调整下的酱酒热相比,葡萄酒早期推广是偏向贵族化、神秘化、标准化,其本身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但在发展鼎盛时期没能抓住时机。葡萄酒是国际酒类市场中仅次于啤酒的第二大流行饮料酒,如果葡萄酒回归到饮料酒的本身,市场发展状况并不悲观。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 赵世华
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国产葡萄酒是否迎来发展新机遇?针对该话题,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副书记、常务副主任赵世华表示,国产葡萄酒亟待提高竞争力,现阶段需要从品质、企业品牌力和倡导企业文化与葡萄酒文化相融合这三个方面着手紧抓机遇。对于产区来讲,需要做到突出产区优势,集中建设和培育优质产区,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遵守国产葡萄酒的发展原则,把原料作为核心竞争力,拥有稳定的原料基地,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葡萄酒;最后拓宽品牌流通渠道,保持产业链信息畅通。

Wines of Germany中国代表 吴坦
Wines of Germany中国代表吴坦作为本届展会德国葡萄酒展团的主要负责人,用数据有力说明了德国葡萄酒现阶段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吴坦表示,德国作为世界上的葡萄酒小众生产国,年生产量仅占全球250-280亿升总量中的3%,但其产品已出口至全世界65多个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对比其他国家,德国葡萄酒对中国的出口量下跌微乎其微,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德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和优势正逐渐凸显。

德国大部分的葡萄酒产区都是凉爽的气候条件,通过朝南的陡坡、河畔东南方的斜坡等一些地理位置提高白天的温度,使其酿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特质:清新、富有活力以及充满香水般迷人的气息。
正是因为它的独一无二,德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才以更精品化、年轻态、轻节奏的形态受到众多90后、00后新生消费群体的青睐。

汉凯·菲斯奈特中国区品牌推广代表 顾育平
汉凯·菲斯奈特作为全球巨头起泡酒生产商和出口商,其中国区品牌推广代表顾育平是将其起泡酒引进河南郑州市场的第一人。顾总指出,德国葡萄酒的进口商数量较少,但整体份额在中国却属于增量市场,白葡萄酒在国内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近年来,中国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能,是全球各大葡萄酒品牌重点布局的核心市场,各品牌的相继涌入,让广大葡萄酒经销商和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郑州国际糖酒会智库专家聘任仪式
通过此次深度对话,葡萄酒专家大咖为与会人员解析葡萄酒市场现阶段的处境和机遇,广大进口商、经销商、代理商该如何调整与应对,中部精品葡萄酒市场该如何奋进发力等痛、难点,相信大家心中已有答案。
未来,世界葡萄酒市场的中心一定在中国,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潜力一定在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