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国宝叶氏重修明代土楼
叶志向
2023年元月11日(农历壬寅年十二月二十日),德化县国宝叶氏举行重修附凤楼上樑仪式。

据《国宝叶氏族谱》记载,附凤楼由国宝叶氏十一世祖惠五公建于明朝年间,儒楼由十二世殿卿公(惠五公长子)所建。附凤楼坐戊向辰兼辛乙,背环国宝大溪,面向笔架尖峰,周围石垣,东西两门,左通路,右水门,极匠心而坚固,既富丽而堂皇。

惠五公,讳蔚,字国珩。生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卒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享寿90岁。惠五公生活于明清朝代更替之时,为防兵匪入侵,盗寇犯境,修筑石堡,建附凤楼,保护家族,丰功伟业。康熙十三年(1674年),惠五公时年79岁,还主持修撰《郭坂叶氏族谱》,亲自作序。乡里推举为“约正”,赞誉为“齿德俱尊”。姪孙庠生连宏猷赞曰:“举止有常,言行克敦,惟诗与礼,课训谆谆,乡举约正,排难解纷,颇置田庄,荫益儿孙,享年九十,齿德俱尊,支流四派,绵衍万春”。

附凤楼、儒楼年久失修。惠五公派下裔孙经商议,决定成立理事会,组织对土楼进行修缮。理事会发动叶氏宗亲捐款和集资,争取筹集修缮资金200多万。邀请有文物保护设计资质的古建筑设计公司对附凤楼和儒楼进行测绘设计,根据原样原貌原高度重修,按木结构、老式黑瓦层顶进行建设,保持古厝风貌。经县文旅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根据修缮批复文件开展重修工作。整体修缮工程将于2023年完成。

土楼又称为“抗倭古堡”,位于德化县国宝乡郭坂洋。土楼东西长35米,南北长48米,面积1680平方米,今堡墙、周边水沟、道路遗址尚存。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史料记载,国宝地处戴云山脚下,南北必经之要道,历代属兵家必争之重地。明代时期,盗贼、流寇、倭寇多次侵犯,德化境内乡村普遍修筑山寨、古堡、土楼以自保。国宝叶氏境内还保存下井寨、太平寨、高寨、水尾寨、洋头寨等山寨。岁月侵蚀,国宝土楼,虽也属于濒危状态,能保存到现在实属不易。土楼距今已有数百余年历史,作为古人为抵抗侵犯而修建的场所,其演变历程及故事,蕴含经典和智慧,改写生活和历史,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信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土楼地处佛岭村。该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森林村庄。附近有云龙谷、戴云山、九仙山等旅游景点。土楼修缮完成后,不但提升了国宝叶氏的人文景观,还有利于旅游开发建设,助力德化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