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赵州桥上的石镜
作者 晟萍

旭日抚柳暖风生,冰河融水入涧流。
已是月醺千年问,石桥墨镜有余温。
二月二十四号我乘车来到河北赵县,与赵州桥不期而遇。
因孩子在北京参加美术特长生校考。孩子参加央美校考考试,连考三天,考试的第二天,我却把孩子训哭。唉!考试的是孩子,焦灼的是家长。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担心孩子情绪受影响。
干脆放下,不盯着孩子考试。去看看赵州桥,一天就可打个来回。我乘车来到河北,赵县,赵州桥。
是的,赵州桥。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文章,就是介绍赵州桥,还配有赵州桥美丽的倩影照片。
赵州桥,不陌生。赵州桥从童年的记忆深处走来,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伴我走在美丽的梦境里。
初春,冰雪消融。
初见,一时无语。
还是先回顾一下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对赵州桥的描述: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赵州桥横跨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桥。
我扶着桥栏,微微颤抖着。一种淼茫的、微明的、敬畏的、神明般的气息渐渐围拢过来。
噢,这座桥从建成到现在已经一千四百一十四年时间了。岿然屹立。距石家庄市四十二公里,始建于隋朝(公元595——605年间),桥全长五十点八米。
石栏已被触摸的非常光滑。桥面上有一处已经磨得非常光滑,油黑发亮,像一块墨镜。

我触摸着这块墨镜,忽然就想起诗人余光中《西螺大桥》的诗句:
……
于是,我的灵魂也醒了,我知道
既渡的我将异于
未渡的我,我知道
彼岸的我不能复原为
此岸的我
但命运自神秘的一点伸过来
一千条欢迎的臂,我必须渡河
……
余先生内心情感澎湃,灵魂剧烈震动。他带给我们的是对神秘的憧憬,对未知的渴望,对远方的问询以及对个人命运的焦虑、企盼和担忧。诗人知道,渡河——这是人生旅途的必经之途,是人类不容推卸的责任,是未来的召唤。
同样是桥,西螺大桥是通向未来,希望的未来。赵州桥是通向历史,穿越历史的风尘,穿越时光的隧道,寻找曾经的我们。寻找血脉相通的祖辈,寻找我们精神家园的源头。在那里,我们认识自己,认识本质的我们。历史不能断层,历史更不能忘记。我微微颤抖着,同样感受到此岸的我不同于彼岸的我。
一千四百多年啊,不知道这桥上走过多少行人,驶过多少车马,演绎过多少故事!
再度相遇,已是千年。至今仍保持着雄健又秀丽的身姿。赵州桥,你的肩上扛起了多少责任啊。
我仿佛又听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仿佛感觉到赵州平原广阔大地的微微震动;仿佛听到?河之水从遥远的上游浩浩荡荡奔涌而来的涛声;仿佛听到古代人们车来车往,赶集时的热闹场景。我感觉的触角像水草一样向深处探寻。
赵州桥仍然是那么有温度,那么有旺盛的生命力!她像一道靓丽的彩虹闪耀在我心灵的上空,不断昭示我寻找来时的方位,探访历史的源头,倾听时光的细语。

我又忆起小时候看小画书(那种每页都有画、有文字的小人书)。上面画着赵州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骑匹骏马从赵州桥上飞驰而过。
赵州桥不仅历史久远,而且设计科学、合理,施工技术更是精妙绝伦,没有任何骨架支撑。
厚重不失秀丽,古朴又显精致。继续看茅以升专家概括的如下特点: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加美观。
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成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这四大特点被桥梁专家茅先生概括得晓畅流丽,读之亦是令人有酣畅淋漓、踏实愉悦之感。
赵州桥是古代人们智慧的鉴证,也是建筑史上矗立的丰碑,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古代人们是怎么建造起来的?没有塔吊,没有支撑,悬空一段弯月,对我就是一个迷。现在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年限大多为五十年,人们忙着拆房、建房,买房、卖房。百年建筑已是稀罕物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建筑就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有些建筑则不能被大自然分化,而遗留为建筑垃圾,变成大地上一个个疼痛的伤疤。
又有附近碑文曰:
太行东麓,赵州平原,桑田沃土……自北朝以来,经济昌荣,文化交流渐盛。市集商埠,物畅其流。
至隋,有大匠人李春于交河之上建此桥,尽奇思妙想之缜密心智,容创新胆识于高超技艺之间。
桥即成,则惊世人。
望之,如苍龙飞架,初月出云。若长虹高悬,玉环半沉。结构雄健而空灵,用石简约却强固……众石相抵,不楹而架,安详沉着,秀丽稳妥。集吾辈胸襟、才智、力量、想象之大成,壮美绝伦,举世无双。后经天灾战祸,仍屹立崛强。南运诸省,北达燕冀,赢取数种“天下第一”。
这段文字真是美哉!妙哉!赵州桥的美造就了美的描述,可谓锦上添花,相映成趣。
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被世界公认为“天下第一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长虹卧波,游龙出海。我拿着手机左照右照,远照近照,欣赏着他的美。
真的,赵州桥太美了!端庄大气、沉稳流畅、古朴典雅、秀丽精美,除了桥身本身造型之美,细部处理也是让人百看不厌。石砌栏板、栏杆上都雕刻有龙。栏杆上的龙仿佛腾云驾雾,徐徐上升。而栏板上的双龙如在戏水,恰似苍龙出海,又如蛟龙游洞。雕刻的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呼之欲出。
我惊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没有精密的仪器,没有现代的工具,他们何以把这千年的石头雕琢的如此精巧、细腻呢;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这座桥上被刻画地活灵活现,让这经历了战火,经历了天灾的石头站起来说话;他们把最美的文化与精神留给了后人。

岁月斑驳,时光飞逝,赵州桥面上的石镜油黑、发亮。
赵州桥是一面镜子,照耀着我们后人。我们寻到源头,所以我们才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我们才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所以我们才在心灵深处有坚不可摧的自信。
历史不能忘记。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回顾,去挖掘历史。未来是我们必经的时空,为了更好的迎接未来,我们必须去努力探寻历史。站在赵州桥上,我亦真亦幻,心中涌起深深的感动与感恩。
桥,乃道也。连接历史,联通未来。赵州桥,非常道。
站在桥上,我仿佛跨越了千年,??中像是感受到古代人民的体温。他们的智慧、力量、古朴、善良、简洁、秀丽,通过赵州桥传承了下来。
人们常说建筑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我则认为建筑艺术是滚烫的文字。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更直接,对灵魂的震撼更普众,对心灵的影响更是深远而巨大的。
泱泱神州大地上,矗立着最古老的赵州桥。千年不倒,神采飞扬,辉煌壮丽。她像大地睁开的清亮眼睛,默默又慈爱地注视着后辈们。
我默祷在这古老的大地上,能有更多如此的建筑出现,集使用、文化与美观功能于一体的不朽建筑,以固化的实体形象出现。有温度,有生命力。耐读、耐看的建筑艺术矗立在岁月的风尘中,屹立于历史的长河中,让人们可触、可感、可读。光照人间,启示后人。
在桥的不远处有李春的雕像,赵州桥的设计师,隋朝人。个子不高,身着汉服,腰佩宝剑,飒爽之姿中尽显儒雅之风。他已最美、最潇洒的站姿立于高台之上,目光自信地平视着前方。此雕像乃央美设计院设计。
我又回头深望一眼李春的雕像,然后满怀敬意地离开。
2019年11月26日于瑞昌室
作者简介
李生平,笔名晟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新疆文化委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执行总编。高级工程师,注册造价师,现供职于乌鲁木齐信赢凯悦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著有散文集《倾听风的低吟》,并获第三届长河文学奖优秀散文集奖。作品见于《中国财经报》《西部》《绿风》《新疆日报》《民族文汇》《兵团文艺》《回族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