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大熊猫被降级,当不忘幕后功臣
文/余人月
针对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1800多只,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月8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近年来,中国“环保故事”精彩纷呈。野生大熊猫、藏羚羊、麋鹿等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状况得以改善,荒漠猫、棕颈犀鸟等神秘动物的身影再次出现。(7月8日 新华社)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均为受威胁物种。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降了一个等级,当然是好消息,说明其生存状况好转了,但并没有解除危险警报,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降级的消息,仍是令人鼓舞的,说明多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犹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首歌《熊猫咪咪》“竹子开花?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啊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讲的是卧龙、九寨沟等地区发现大熊猫的主食--冷箭竹成片开花,大熊猫面临食物危机,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和捐款热潮。
1983年,四川省成立保护大熊猫救灾领导小组。《熊猫咪咪》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这是爱的呼唤,也是对大熊猫的庄严承诺,并催生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8年出台。上世纪80年代,四川省建成13个熊猫保护区,1992年后又建17个,还在成都建立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各方努力下,大熊猫恢复到目前的1800余只,可谓殊为不易。
每种野生动物的保护,背后都是艰辛付出,乃至是生命的代价。为保护藏羚羊,“环保卫士”索南达杰和同事先后12次进入可可西里地区,打击盗猎活动。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在押送盗猎分子时突遭袭击,壮烈牺牲,年仅40岁。
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保护区内,一家三代保护丹顶鹤的故事,感动国人,也同样面临看不见的危险。1987年,丹顶鹤女孩徐秀娟在远赴江苏盐城工作期间,为寻找走失的丹顶鹤滑进沼泽地,再没上来,终年23岁。“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这首歌唱的就是她的事迹。2014年,弟弟徐建峰为了看护湿地内的鹤巢,也不幸陷进沼泽,在扎龙保护区献出年仅47岁的生命。徐建峰的女儿徐卓,又毅然回到扎龙。这个接力行动,让人为之动容。
40多年前,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刘荫增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由此揭开了40年来,他与朱?保护的不解之缘。40年风雨兼程,如今,朱?种群从曾经的7只增长到7000余只。刘荫增也已是八旬老人了。
藏羚羊、雪豹、麋鹿,都曾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认的“极危”或“濒危”级的物种,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均已被降级为“易危”。背后是无数个索南达杰、刘荫增、丹顶鹤女孩这类“环保卫士”的矢志奉献。如今,大熊猫又降为易危。当不忘那些幕后的功臣,且致敬他们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