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世纪恒凯信息网 >> 首页
世纪信息网 | 值班QQ:1542576291
 
本站首页 > 首页 > 党的建设 > 新闻正文

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 致英雄 时评

http://www.chinaxinxi.org.cn时间:2020-07-07  来源:  秩名  浏览量: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纪念日。在卢沟桥事变发生地、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各界群众追思先烈,铭记历史。不少奋战在防疫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更以自己不平凡的业绩向永垂史册的抗战英雄致敬。

  7日上午10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上响起雄壮的国歌声,部队指战员、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等各界人士近200人向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和遇难同胞默哀,并敬献花束。

  广育小学学生史静妮俯身献花后向无名英雄纪念碑行少先队礼。“我们一定要学好抗战历史,激励自己,长大后要像抗日前辈一样报效国家。”她说。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唐磊表示,牢记历史,就是要用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励社会各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是上海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成人病例的定点医院,至今收治病例超过600例。中心所在的上海市金山区,曾见证了1937年侵华日军在沿海登陆后当地军民的奋勇抵抗。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李锋在疫情暴发前曾带儿子参观了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我和孩子在历史遗迹前触摸了历史。我工作的地方离当年的战场不远,烈士们的事迹经常激励着我。”

  疫情暴发后,李锋是第一批进驻应急病房的医务人员,也是应急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从1月23日到7月5日,李锋只有1天回家与家人团聚,其余时间都吃住在应急病房内。

  李锋说:“在国家出现危难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线战士,必须坚持到获得胜利的那一刻。”

  在南京,7日上午8时30分,南京外国语学校30余名高中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行前一课”。同学们将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从接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的历史传播者。

  相比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的懵懂,这一次参观让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李滟鸿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个纪念装置令她印象深刻,“古城沦陷,在炼狱般的六周时间里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让我强烈地体会到侵略者的残忍。”

  李滟鸿告诉记者,即将踏出国门,在拥有世界胸怀的同时自己不会忘记中国根。

  “‘七七’深宵巨炮吼,永定河畔贪狼奔……挥刀横扫犬羊群,左砍右杀血染襟。以一当十十当百,有我无敌志凌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7日举行的“铭记历史 共祈和平”活动中,博物馆小志愿者慷慨激昂、气势磅礴地诵读抗战诗歌《卢沟桥战歌》,83年前那段尘封的历史重现。

  参加活动的小志愿者吴思雨说,我们要铭记为抵抗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英魂,铭记抗战历史,感恩抗战英雄,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社会)今日卢沟桥

  7月7日拍摄的卢沟桥。 当日是“七七事变”83周年纪念日。83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在“七七事变”发生地所在的行政区域内。接到承接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紧急任务后,护理部主任李英琳就带着3名医务人员在1小时内迅速集结到位。

  李英琳和她的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深夜一直忙碌到凌晨,顺利完成了集中医学观察点202人的信息统计工作。脱下防护服后,每个队员的衣衫都已湿透,脸上都是深深的压痕。

  李英琳说:“我们是宛平城、卢沟桥的儿女,当下战‘疫’冲锋的精神,正是83年前抗战精神的传承,它激励着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守抗疫一线。”

  7日,一些群众自发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七七事变”83周年。35岁的讲解员王园园站在展厅第二单元,戴着口罩的她为参观者讲述延安与“七七事变”有关的革命历史。

  这是王园园来延安革命纪念馆工作的第12个年头。

  “我们每天都在讲述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牺牲和奋斗的故事,耳濡目染,我们更应当成为他们的传承人。”王园园说。

  在延安,还有一群年轻人投入脱贫攻坚一线,带领村民把一个个地处偏僻的“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王刚今年34岁,在大学学习的是电子商务。2016年,他回到家乡延安市延长县,组建了延长县星火燎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助当地销售农特产品。

  “革命战争年代虽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青年一代要在这片热土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让老乡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王刚说。(记者潘旭、张斌、邱冰清、侠克、赵洪南)

  新华时评: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

  新华社记者涂铭、邰思聪

  83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畔的炮火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大幕。中华民族从这一天起,全面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正是靠的这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屈,面对强敌而未亡。直到今天,她也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

  80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磅礴伟力。今天,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执甲逆行,满载着医疗物资、生活物品的汽车、列车、飞机驰援武汉——我们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充分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75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以3500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最终才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无疑让全民族再一次凝聚在民族精神的图腾之下,从包括伟大抗战精神在内的广博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以坚强的意志、百倍的精神,毫不松懈地持续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各项工作,在夺取抗击疫情最终胜利的道路上奋勇斗争、勇敢前进!

  精神是无形的,却如钢铁长城般不可逾越。强大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战胜了当年凶顽的日本侵略者,也必将成为指引我们最终战胜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一切困难的旗帜。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光荣艰巨的使命任务,需要我们继承弘扬抗战精神,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把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世代传递下去,伟大的中国人民将会战胜复兴之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责任编辑:)


  世纪恒凯信息网版权说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纪恒凯信息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世纪恒凯信息网,如转载,须注明出处。本网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只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