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八一建军节献礼——军人的使命是奉献,援疆的岗位是事业
——记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援疆干部邵伏胜
中国信息网新疆8月1日电(和天云 郭盖)转业军人、司法干警、援疆干部、共产党员,这是来自安徽省司法厅的援疆干部邵伏胜身上的标签,现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司法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作为转业军人,他曾经在部队服役18年,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是一名“模范兵”,带过“示范班”“标兵中队”;作为司法干警,他始终在师市依法行政工作中身先士卒;作为援疆干部,他始终发扬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为兵团第三师招商引资政策把脉问诊、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师市工作,在落实法治兵团决策中斩露头角;作为共产党员,他始终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履职尽责,选择援疆,是使命更是担当,是心怀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
援疆工作将近一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我们想把他的援疆故事讲给您听——

要苦干,不苦熬
“师团所需,援疆所能。”他从一到岗就以最短的时间熟悉并掌握师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特点,去连队了解民情、到所辖司法所调研实情、深入师市3个经济开发区和16个团场征询基层法治之需。在4月初的那个周末,邵伏胜同志得知兵团司法局需要到三师调研三个开发区的现行体制运行情况后,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匆忙收拾行装随车奔赴几百公里之外的兵团分区、草湖经开区和图市开发区陪同参加调研,往返千里回到图市,他连夜撰写调研报告,高强度工作和舟车劳顿导致颈椎病复发,但依然坚持到天亮报告完成时,该报告受到兵团司法局高度认可。有人曾说,这么拼命不值得,又不会长久待在新疆,但他却告诫自己,军人的使命是奉献,援疆的岗位是事业,只有苦干不苦熬,将援疆作为一份事业去干,才能真正发挥好援疆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厚爱。

要创新,不守旧
初到师市司法局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时,邵伏胜同志发现这项工作有些棘手,因为这方面专业人才匮乏,很多工作开展都不够顺畅,经过他长达一个多月的梳理,他所在的科室在合法性审查上对师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主动抓,重点抓,不断探索、创新合法性审查联动方式,通过吸纳社会专职律师、专家参与审查,主动介入师市重大行政决策的事前审查,进一步理顺审查事项的送审、审查、审签、意见反馈等办理环节,明确送审材料限期补充及退回情形,优化了审查流程。通过互联网借鉴内地合法性审查优秀经验做法等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查工作。截至到目前,邵伏胜同志共计完成合法性审查件66件,依法提出合理意见331条。各单位的有关文稿征求意见25件,依法提出合理意见72条。代拟起草印发《关于对审计局合法性审查工作通报》《关于公布2022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和法制审核主体清单的通知》等5份文件,推动师市合法性审查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看到邵伏胜同志入疆以来的努力与奋斗,师市党委将其选调到师市招商引资工作组,这是师市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的一项重大工作举措,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照,所有工作都需要他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虽然无现成模式、工作需要不断磨合和完善,但他为了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起早贪黑,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找资料、同探讨、共研究,绞尽脑汁做好各项待审的投资合同,常常是废寝忘食,甚至是错过了吃饭时间。截止到目前,共参与46份合同材料审查,提出意见294条。“思维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邵伏胜同志努力将内地先进管理理念复制到兵团,并结合兵团第三师实际创新式开展工作,让工作方法“带不走”,永远服务于兵团,扎根兵团。

要倾心,不遗憾
“金秋胡杨三千里,引得暖阳度杏乡”,在胡杨最美的季节,邵伏胜同志来到了新疆,踏上这片广阔的天地时,他就告诉自己:“我将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度过一年四季,可以没有英雄壮举,却要倾尽心力,将我的才识全部灌注于职责内,肩负起党和政府赋予我的重担。”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但援疆的情怀将永驻心底,因为援疆精神是传承、是奉献、是升华、是圆梦,纵使踏遍千山万水,他依然是美丽边疆的建设者、奋斗者、奉献者和支持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何其幸运,可以自豪地讲述自己曾为“新疆人”、曾为“新疆事”、又曾为“新疆颂”,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三师对他永远的眷恋,更是一份转业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这个援疆干部很实在,无论多晚,都愿意耐心地为我们解释政策制定的目的、政策实施的依据、政府决策的风险等等,是真正为我们这些职能部门服务的,”一起奋斗的专班同事这样评价道。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转业军人到援疆干部,援疆工作对他来说,只是战场地点的转移和岗位的变换,风雨岁月,同舟起航,任重道远,使命光荣。向军人致敬,向援疆干部致敬!